或许我们都误会了"卷"这个字。当昆明把大飞燕种成行道花,当广州让木棉长成祛湿汤原料,当上海把地铁口变成四季盲盒。这些博君一笑的花镜,何尝不是城市写给居民的一封封情书?
真正的美好从不需要刻意追逐,那些被我们匆匆略过的绿化带,或许正是离生活最近的春日诗集。下次路过时,不妨让脚步为一朵花的盛放而停留。毕竟,从水泥缝里绽放的诗意,可比网红滤镜动人多了。
作者 | 晓洋
编辑 | 曾宝气
题图 | 视觉中国
一到春天,当植物爱好者、摄影师开启城市巡礼,最先暴露身份的总归是那双不安分的眼睛。双眼不是在偷瞄别人的阳台,就是在扫描路边的绿化带。偶尔是惊叹,更常见的是暴击。
谁说赏花只能去人挤人的景区,南方城市里的绿化带已经悄悄进化成了“印象派花园”,随手拍都能收获原片直出的九宫格素材。有网友开玩笑,周末别踏春了,直接去绿化带一日游就行了。
昆明教场中路蓝花楹。(图/视觉中国)
绿化带,
南方人的日常“凡尔赛”
广州:有颜值又能煲汤的绿化带
眼看别的城市,人们为了赏花在景区外排长队。出了名低调的广州人笑而不语。宫粉羊蹄甲在南沙高速路上连开三百米,黄花风铃木在洲头咀组团出道,簕杜鹃在天桥镶嵌双边紫红。绿化带里不一定有高低错落的花,但高低能震撼一个北方人。
广州环岛路上,黄花风铃木盛开。(图/视觉中国)
陪北方朋友逛吃,广州土著平时被问最多的是“哪家店好吃”,春天里统统换成“这是什么花”;碰上大叶榕“变装时刻”,半边黄叶簌簌掉,半边嫩芽冒出头;又或者路边一排排木棉花在晾晒,这时还得解答附加题,像是“广州的树为什么在春天变黄?”“如何用木棉花煲祛湿汤?”